《反脆弱》读书笔记

时间:2025-07-12 10:08:22
《反脆弱》读书笔记

《反脆弱》读书笔记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笔记怎么能落下!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反脆弱》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反脆弱》读书笔记1

书的作者是塔勒布,属于当今十分有名的思想家,《黑天鹅》、《随机漫步的傻瓜》都是十分有名的畅销书,里面的观点非常具有冲击性,当然,收获也很大。

而这一本《反脆弱》亦然。

世界是脆弱的,充满着随机性,也就对应着不可预测。

脆弱的阐述,让人想起来另一本畅销书《崩溃》(也是读起来,满满的恐惧和收获感)。

脆弱的方面,不是不受伤,不是保持不变,都是在风险中保全自我,如果有可能再来一个反手一击,撤退中的冒进。

如果仅仅是陷入不可知论而无法自拔的话,那只能说明未能得到精髓,需要多看几遍,通过认真的去分析书中的案例,进行理解、消化。

世界更像生物体的存在,具备良好的反脆弱性,所发生的事情更是因果关系不清晰。

书中的杠铃策略,给出了解决之道,或者说更好的应对方式。

在杠铃两头均给予重视,提前进行准备。摸索出符合自然规律的模型。在有限损失和无限收益之间,必然有些平衡。

或者说,试着将线性的作用分解成为非线性的作用,从大到小,分化瓦解。

世界本身不希望我们去了解它,实际的内涵或许是因为我们无法真正的去了解,这应该属于不确定性和不对称的表现。

当然,而世界并没有将口子全部封死,留下了很多的可选择。如此就要求我们,更好的去进行甄别,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杠铃策略,达成自己诸多方面的平衡。

读书是为了提升自我,有些书还是需要多看几遍,比如说《反脆弱》。

《反脆弱》读书笔记2

花了大约3个星期左右的时间看了一本叫作《反脆弱》书,这是一本让我看的怨念四起并且很确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再想碰的书,理由是有近2/3的内容我理解不了作者在表达什么意思,感受到智商被碾压,有种被摁在地上摩擦摩擦的感觉。

这本书的作者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写过几本比较有名的畅销书,其中最有名的应该是《黑天鹅》《随机致富的傻瓜》,不过鉴于本书痛苦的阅读经历,我想我应该不会再想去挑战上述两本书了,有兴趣的并且有勇气的童鞋可以去试试。

从一个小白的角度说说我消化的内容,我个人的感受是这是一个愤青写的书,书中抨击了基本所有的主流的社会现象,我承认有些在我的认知范畴内,但是很多的抨击在我理解不了的程度,譬如世界上最稳定的国家其实没有政府。但是不得不承认书中的观点对于思想的碰撞非常有帮助,因为从来没有人会给你指出这些观点。

列举一些我消化的对我可能有帮助的主流观点吧,大概有3—4个吧,想想将近400页的书不可能就这么几个有用观点对吧,但是我只能吸收那么多了。

观点一: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说,个体的脆弱造就了社会的反脆弱,每个人脆弱的人类在为整个社会的反脆弱作贡献,类似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感觉,然后推广到集体或者公司角度,其实这类大的组织并不是很希望个体的反脆弱性,虽然有这种那种强调个人的韧性,但是总的来说只有个体的脆弱才能成就集体的反脆弱性,虽然理解起来有点困难,但是我觉得仔细想想似乎也是有道理的。航空业就是通过一次次的事故(个体的脆弱)成就了整个航空业的安全(整体的反脆弱)。

观点二:我们一直渴望处于一种很稳定的状态,但是从反脆弱的角度来说只有始终处于动态波动的状态下才是最具有反脆弱性的,虽然处于稳定状态乍看之下是一种很稳定的,但是面对黑天鹅事件有可能会一蹶不振。想想自己有时候想选择一份养老的工作似乎违反了发脆弱性。

观点三:我们没有办法能够完全避免小概率事件,核电站建造的时候肯定是按照最高标准来建立的,肯定经过了很严格的推演,但是为什么依然避免不了黑天鹅事件的冲击呢,其实很简单,因为黑天鹅事件本身就是很少出现的事件,有可能在你推演依据的历史经验就不包含,所以很多事件我们需要从反向考虑,需要重视那些历史上从来没出现过的意外。

观点四:免费选举权,也就是不需要承担责任的特权,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我怕自己有可能会显得太过直白犀利,说白一点就是你的所有选择都不需要承担后果,有种旱涝保收的意味。也就是说一个东西不管做死还是做火你都不会承担任何损失,类似股票交易平台的手续费。想想某公司的product和product manager。所以KPI虽然很无情但是依然很重要,看完这个书之后我更加认同了,要不然每个人都会陷入免费选择权的陷阱。

《反脆弱》读书笔记3

看完了这本书,一种使命感让我静下心来读了两遍,现与大家分享些感受。

作者首先定义了“反脆弱性”。不同于机器等非生物体,所有的生物体都具有反脆弱性。反脆弱性是指从冲击中受益,如果我们暴露在波动性、随机性、混乱和压力、风险和不确定性下时,反而能茁壮成长和壮大,并从随机事件中获利。在我们提升反脆弱能力过程中,非理性的本能和灵感永远比理性认知更加有效。

反脆弱性是保守偏执加上积极主动的组合,在生活中我们要按照80%-20%的杠铃策略来增强反脆弱性,比如一个男人需要把80%以上的精力去做安全稳健的工作,剩下至多20%去搞风险最大的投机;而一个女人的最佳选择则是嫁给一个手艺人获得稳定的生活,然后再伺机与某艺术家开个小差。

通读全书对于反脆弱的体会,就像经过磨练能在空气稀薄的高原上疯狂DISCO,或者把歇斯底里的重金属与安静祥和的农业进行完美融合。掌握反脆弱性,就会像《最炫民族风》的流行一样,以让人抓狂的方式强悍地从不确定性中获取巨大收益。

《反脆弱》读书笔记4

如果你能用一些复杂的方式与深奥的定理来表达一个本来简单易懂的想法,即使这些复杂的方程式严格来说并不严谨,人们也会对其非常重视。结果不出所料,人们对我们的理念做出了积极反应,并告诉我们这个简单的检测启发法非常“明智”(说这些话的人,正是本来认为这些方法不足为奇的那些人)。唯一的问题是,数学只是附加上去的。

作者告诉我们,有时直觉经验法则(少即是多的原则)并不会比那些通过复杂计算得来的结果差。并且人们总是倾向于相信复杂深奥的事情,对简单易懂的事情往往觉得不足为奇。

《反脆弱》读书笔记5

一、别人对你的评价你怎么对待:

1、看别人的评价是否基于了解你(不了解你不必在意)。

2、别人所站的立场是否对他人自己有利(出于对他们自己有利而对自己无利的不必在意)。

3、评价是善是恶(带着恶,对我们有害就要在意了)

二、脆弱的反面是反脆弱,脆弱的推手有父母、亲戚、老师、朋友、同学……不是所有希望你好的人都对你有好处,要看谁为你的 ……此处隐藏6956个字……,同时我也可以非常感性,而且我知道什么时候该理性,什么时候该感性。大部分人都是处于中间地带,少部分人可以处于某一个极端,但是这种仍然是不完整的,不够灵活的,会在生活中遇到很多问题。只有孔子这样的人才能够真正的做到中庸,在两极间自由游走。不过有了杠铃策略,我们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儿开始慢慢修炼自己。

3.2 否定法——先清除脆弱性

任何时候,先生存,再发展。

迈向反脆弱的第一步就是减少不利因素,而不是增加有利因素;也就是说,通过降低自己暴露于负面黑天鹅事件的概率,让反脆弱性顺其自然地发挥作用。

如果某个事物是脆弱性的,那么它破碎的风险会导致你做的任何旨在改善它或提高其效率的工作都变得无关紧要,除非你先降低其破碎的风险。

杠铃模式背后的逻辑是先清除脆弱性,可以利用否定法。

有人问米开朗基罗大卫是如何雕塑成的?答:我只是去掉了他多余的部分。雕像都是通过做减法一步步削减冗余而成型的。

减法知识也是一种杠铃模式。了解什么是错的会给你带来强韧性,不了解则带来脆弱性和投机性,但不必因此而害怕,你要设法确保资金在错误的情况下也不会受到伤害。

人们是通过负向方法寻求成功的,这也是进化过程的选择:下棋高手通常通过不输棋而取胜(AlphaGo);人们通过避免破产而致富;宗教大多制定了许多禁忌(犹太教法典规定了631条禁忌);生活的经验主要是关于我们应该避开什么事(芒格说我知道了死亡因素最高的方式,然后就不往那些地方去)

少即是多:二八原则的应用。对系统进行1%的改善可以降低99%的脆弱性,只需几个步骤,很少的几个步骤,并往往以较低的成本,就能使事情变得更好、更安全。

如果你做某事的理由超过一个,那就不要做。法国军队拒绝以一个以上的理由请假。如果有人以一个以上的论点来攻击一本书或一个理念,你就知道这不是真的。一个哲学家应以一个理念,而非多个理念扬名。

俗话说: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要想得到鲜美的汤,就需要先把老鼠屎清除。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下加哪些调味料,可以让汤变得更鲜美呢?

3.3 杠铃的另一端——可选择性可以带我们去很多地方

一个人如果能够改变一种行动,那表示他有改变的选择权。可选择性可以带我们去很多地方,从根本来说,选择权能让你具备反脆弱性,它帮助你从不确定性的积极面中受益,同时也不会因其消极面而经受严重的伤害。

反脆弱性和脆弱性之间的区别就在于,脆弱的事物没有选择权,而具有反脆弱性的事物需要选择最好的,即作出最佳选择。

作者给出了一个公式:选择权=不对称性(有利因素多于不利因素)+理性(你知道要保留好的,抛弃坏的,知道如何获取利润)

我自己给出的一个推理:理性=觉察+筛选机制(价值观)

简单解释:人们应该不断地试错,然后依据自己的筛选机制(本质上由自己的价值观决定,即你认为什么是好的,重要的)对试错结果进行筛选,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因素。这中间很关键的三点,你需要有试错的勇气,需要在试错的过程中对事情的进展和结果有清晰的觉察,并且明确知道自己的筛选机制是什么,从而不断优化自己的选择。

精益创业理念,小步快跑,快速迭代,还有最近很火的《原则》,其实道理都是相通的。

人类有一个常见谬误:目的论谬误。人们经常以为自己确切地知道将来的方向,在过去也确切地知道自己将来的方向,其他人过去所取得的成功也源于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方向。一个理性的漫游者与观光客不同,他在旅途的每一步都可能导致他修改日程安排,这样他就可以根据新的信息制订计划。战略是不靠谱的,可口可乐起初是一种医药产品,蒂芙尼珠宝公司是做文具生意起家的,曾经的顶级手机制造商诺基亚,是从造纸起家的。

所以,我们大可以坦然的承认自己的无知。而无知的我们,又该如何进入无法穿透的事物内部,并彻底主宰、征服它?

大自然的进化无须智慧/选择权可以替换知识。

进化可以产生令人惊讶的复杂而精密的事物,无须智慧,只需要可选择性和某些自然选择过滤机制,再加上随机性即可。进化是靠无定向的、凸性的自由探索或试错来推进的,因此本质上是强韧的,因为它能从连续的、重复的、细小的、局部的错误中获得潜在的随机收益。

你不必每次都正确——勇于试错。试错过程中我们会犯小错误,但却能获得大收益,称为自由探索。大约二分之一的胚胎会自发性流产,这比按蓝图设计完美的婴儿要容易的多。大自然只需要保留符合标准的事物。大自然懂得善于可选择性,它展示了如何以可选择性替代智慧。

4、受到很大启发的三个问题

4.1 如何看待错误?

1)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预测体系带来的只能是脆弱性。如果你想做出改变,并且不关心未来结果的多种可能性,认为大多数结果都会对你有利,那么你就具有反脆弱性。这种态度让我想起了超爱的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里面男主角的口头禅:All is well。

2)把错误当做礼物:

从每一个错误中学习,了解事物发展运行的规律,离成功更近。

从每一次冲突中学习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恐惧,可以增加对自己和他人的理解。

3)如果能够理性地进行试错,将错误当作一种信息源,那么试错过程中出现的随机要素其实并没有那么随机。

4.2 关于永生

虽然基因是具有反脆弱性的,因为它本身就是信息,但基因的载体却是脆弱的,而且需要维持这种脆弱性,以使基因变得更强。我们活着就是为了产生信息或改善信息。尼采说过——子女和书籍,这两类信息都是可以世世代代流传的。

作者说:我在地球上不是为了永生,不是为了苟活。我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最后能够为集体利益,为了繁衍后代或最终为了书籍而像英雄那样死去——说到底,我的信息,也就是我的基因或我的反脆弱性,才是应该寻求永生的东西,而不是我。

最后,我会释然地说再见,就像法国人说的,腾出空间给其他人吧。

4.3 无为与有为

当你有一些小感冒、小咳嗽的时候,最好的办法不是马上去医院开药打针,而是什么也不做,依靠自身免疫力让身体恢复,只有当身体遭受重大创伤的时候,比如被子弹射中,才应该接受医生的治疗。当企业出现小的危机的时候,最好的解决办法不是政府妈妈马上伸出援手,而是让企业依靠自身能力去解决问题。只有当企业遭受重大危机,如金融风暴,政府才应该进行调控。

最后,想再提一下作者的经历。他在20xx年“9·11”事件发生前大量买入行权价格很低、无价值的认沽权证,用一种独特方式做空美国股市,“9·11”事件发生后而一夜暴富。无独有偶,他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前,又先知先觉重仓做空,大赚特赚了一笔。

很多人都是说一套,做一套。而作者却是真的把他书中的理念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作者认为的勇气:勇敢的站起来支持一个想法,并在激动的状态中享受死亡,只因为获得了为真相而死的权利或站起来维护自己价值观的权利。

希望我也成为有勇气爱上风的火!

《《反脆弱》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